郝文武“论英雄·说传承红色经典演播台”第四季:乐以琴先烈
烽火连天战鼓擂,红旗漫卷映朝晖。英雄血染山河壮,志士情牵日月辉。在这个充满故事与传承的时代,我们带着一颗敬畏历史、崇尚英雄的心,一起倾听郝文武“论英雄·说传承红色经典演播台”第四季。大家好我是您的文化传播使者,郝文武,非常荣幸能与您相聚在这里,共同开启一段追寻红色记忆、传承英雄精神的旅程。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,乐以琴先烈。
1937年12月3日的南京空域,零下5度的寒风卷着弹片。23岁的乐以琴猛地拉抬“2204”号战机的操纵杆,油箱爆裂的火光在他风镜里炸开。这是他第7次升空迎敌,也是中国空军“四大金刚”最后的空战。史料记载,这个来自四川芦山的彝族青年,在航校毕业册上曾写下血书:“我当以血肉筑成长城,护我江南!”
淞沪会战首日(8月15日),他单机迎击18架日机,3分钟内击落3架“九六式”轰炸机,创下中国空军空战纪录;9月12日,他在苏州上空再歼敌机1架,被日军称为“支那最强飞行员”。战友回忆,他每次登机必轻拍座舱:“老伙计,今日护的是常州的稻田、无锡的桥。”
当南京保卫战打响,他的战机已打满27处补丁,却仍在12月3日的混战中击落第4架敌机,直至被3架日机围攻起火。迫降时,他本可跳伞,却猛推操纵杆撞向敌阵,最后通讯里只有气若游丝的“中华··”消散在云层。
成都烈士陵园的档案里,锁着他最后一封家信:“若我捐躯,望双亲视我为战死之蚕,已将丝尽献祖国。”如今,芦山纪念馆的展柜中,复原的“2204”号机翼仍带着焦痕,而每年清明,南京紫金山的云层下,总有人摆上飞行头盔——那是后人替他,继续守望这片他用生命焐热的天空。
时光流转,英雄的事迹并未被岁月尘封,反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熠熠生辉。乐以琴的精神如同一束永不熄灭的光,照亮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。无数年轻的飞行员受到他的鼓舞,投身到保家卫国的蓝天之战中。他们驾驶着战机,在祖国的空域上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,用热血续写着中国空军的壮丽篇章。
在乐以琴牺牲后的岁月里,中国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,但每一次,人们都会想起这位英勇的彝族青年,想起他那句“我当以血肉筑成长城,护我江南”的誓言。这誓言成为了一种力量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、民族的尊严,不惜奉献一切。
如今,在现代化的空军基地里,战机呼啸而起,飞行员们时刻准备捍卫祖国的领空。他们知道,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保卫国家的责任,更是传承英雄精神的使命。而乐以琴所代表的,正是中国空军那无畏的勇气、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深深的热爱。每年的纪念日,都会有大批民众来到南京紫金山,献上鲜花,缅怀乐以琴和那些为了国家英勇牺牲的空军战士。他们的身影在风中显得格外庄重,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,诉说着英雄们的不朽传奇。
乐以琴用生命诠释了何为英雄,他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,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向前,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展翅翱翔。 谢谢大家今天就讲到这里,我们下期再见!